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1:37    次浏览
“爱是古怪的,无法理喻的,是一种单方面的,不可能有呼应的感情。被爱者对爱者毫不领情。爱情很容易把人带入危境。人们想冲破孤独,爱情是人与人交流的最高形式。但是饮用这剂烈药的失败效应却更加凶猛。在一团爱与恨的乱麻斩开后,人只能更深地回到各自孤独的蜗牛壳里去。”这段话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。这是翻译家李文俊所解读的,美国女作家麦卡勒斯的《伤心咖啡馆之歌》的创作动机。我没看完这篇小说,但我相信这是这位孤寂的美国南方女作家的“血泪篇”,是她刻骨铭心的个人经历的曲曲折折的反映。“爱情”,听起来多么美,但它的真相却是如此让人难以接受。我们似乎有实用主义的传统,我们习惯于把世间的一切事务都当作生意来做。既然是“生意”,就有赚有赔。赚了就高兴,赔了就生气。哲学家爱默生在谈到中国人对待神灵的态度时说,“中国人脑子里的神只是某种聪明和技巧,并无神性的优点。黄种人利用神,好比利用马的敏捷或土地的肥沃。他为一件事而求神,要是应验了,他就在神龛里扔一两个小钱;要是没应验,他就骂神,踢神。”对待养育子女也是如此。如果子女有出息,就觉得自己赚了;反之,就觉得亏。有些人对待社会、国家,也是这种态度,总觉得自己付出的多,得到的少,心中老有怨气。耶稣说,“收成是丰厚的,做工的太少了”。如果我们做工的时候,不去想收成如何,会不会更好?我们只是尽责,而不关心回报。比如对待子女,我们尽教育之责;对待爱人和亲人,我们付出真心和诚心;对待社会,争取对世道人心有益。至于结果如何,其实也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。没有期待,但有祝福,祝福我爱的人平安喜乐。(更多内容见正义网“郑海啸专栏”